“”
-
翌日晨起,乔漓在客厅碰到蒋时岘。
自结婚以来,除了在老宅那天,这是两人第一次面对面吃早饭。
管家一早备好餐点,营养均衡,恒温保存。
看见小笼包,乔漓眉眼不自觉弯了弯。
熟练地将醋和辣椒混合,她夹起一只小笼包沾了沾辣椒醋,再送进嘴里。酸辣鲜香,汁多味美,口腹皆满足。
喝水不忘挖井人,乔漓搁下筷子,给蒋时岘调一份味碟,“你要不要试试?”
蒋时岘应声尝一个。
小笼包是乔漓最喜欢的点心,等他咽下便问:“怎么样?好吃吧?”
“嗯。”
其实太甜,有点腻。
他没再碰第二个。
餐间手机消息音不断,乔漓边回消息边用点心。
见状,蒋时岘问:“筹备得怎么样?”
蒋氏律师团队效率极高,协议此前拟定好,已经签署完毕,公关公司前期筹备工作开始有序展开。
有许阔在,相关手续交由他去办,乔漓只需线上指点,很是放心。
“挺顺利的。”乔漓摁熄屏幕,将手机摆到一旁,“我先处理一下员工的事,预计下个月可以正式开业。”
也蓝公关原有员工该如何归置,是眼下最棘手的事。
一刀切不是乔漓的处事风格。
尤其在人的问题上,她最是慎重对待。因此她调出员工档案和电子简历,一份份细致查阅。
“资金呢?找融资了吗?”
乔漓点点头,心有盘算:“嗯,这两天准备拜访几家商业银行和风投机构,去谈融资。”
闻言,蒋时岘不动声色地提醒,“京市的资本公司幕后都有蒋氏参与。”
换言之,要找京圈资本必然绕不过蒋氏。
虽是暗示,但语意足够明显。
她不会听不懂。
乔漓自然能听懂他的意思,只是理解上与他想的有偏差。
稍怔片刻,她抿唇温笑:“懂了,谢谢。”
蒋时岘低嗯一声,等她下文,却迟迟没等到。
目光微凝,他沉声问:“你懂什么了?”
乔漓抬眸,直言道,“我会回沪市找融资。”
经他提醒,她就不必在京圈资本里浪费时间。
所以是应该谢谢他。
蒋时岘一口气堵在胸腔,声音更是沉了两分,“回沪市,你打算找谁?”
沉吟几息,乔漓认真开口,“林总。”
“哪个林总?”
“林盛集团,林默泽。”乔漓掀唇,颇有信心,“沪圈资本背后离不开林家,之前达瑄和林盛有过合作,我有八九成把握能谈下来。”
“”
呼吸不顺。
蒋时岘战术性抬杯喝水,顺顺气继续问:“还有一两成呢?”
乔漓眨眨眼,语调轻快幽默,“那就打感情牌了嘛,好歹老乡一场呀!”
“他是你老乡,我——”
急音顿停,乔漓惶惑不解,“你怎么了?”
老板心情不好,特助总是最先感知到。
从蒋时岘回国进蒋氏开始,郑睿便跟随左右一路至今。在肃清蒋系亲属、与其两个亲叔及堂弟厮杀最艰难的三年,都没见他如此过。
沉郁,困惑。
仿佛遇到了什么世纪难题。
郑睿大脑疾速运转,半天搜寻不到答案。
近半年集团销售目标超额完成,研发项目稳中突破,股价平稳上升所以不会是公司的事,那或许是私事?
这就超出特助过问的范围了。
汇报完工作,郑睿准备离开,却被叫住。
“郑睿,你太太的咖啡馆在松西路也有分店?”
郑睿惊讶,没想到老板会问这个。
提到太太,男人语气不自觉柔和几分,“是,上个月刚开的新店。”
今年两人结婚八周年,松西路店正好是第八家分店。开业日定在结婚纪念日,是夫妻俩心意相通的浪漫标记。
蒋时岘笑笑,又问:“当初你太太开第一家店,启动资金是怎么解决的?”
据他了解,郑睿和其太太是青梅竹马,从南方小城考到京大,毕业后留在京市打拼。短短几年在京市落户安家,实是努力奋斗的成果。
“我比她早毕业两年,她创业那会儿我手里攒了些积蓄,再问亲戚朋友借一点。”
忆当年,郑睿打开话匣子,“当时她压力大,怕失败血本无归,差点放弃。我告诉她,不管是赔还是赚,都有我给她托底。哪怕赔本欠钱,工作几年也能还得上。”
创业之初最为艰辛,尤其白手起家,更是难上加难。
好在苦尽甘来,郑睿眼含笑意,自我调侃,“现在她是老板,我还是打工人,将来退休估计得吃软饭。”
“挺好。”蒋时岘
海棠情欲